余君:面朝大海,“匠”无止境

date:2017-05-27 15:32:38 author:管理员 click1:14384


在集装箱发展公司操作一部桥吊队,有位活跃在海边40多米高空的帅气“老码头”余君。这位“80后”日照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,如今已经由桥吊司机提拔为副队长。他用奉献和担当诠释青春无悔、勇于逐梦的工匠精神。

天道酬勤:“新骨干”的30自然箱/小时

  下钩,抓箱,起箱,落箱,高空中划出的完美抛物线足以令每位见过余君作业的人印象深刻。余君常说自己并不聪明,只是相信天道酬勤,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改变。

  2004年,余君用3个月时间考取桥吊司机操作证,随后便开始自己的高空桥吊作业生涯。40多米高空,近乎透明的驾驶室,颠簸中等待装卸的巨大船舶,现场作业令这位年轻人心生畏惧。“总不能因为难就放弃,我觉得方法总比困难多。”闲暇时,余君仔细观察老师傅们的操作流程,在单调的循环作业中反复琢磨——下钩,抓箱,起箱,落箱……

  “僵硬的脖子,操纵杆磨起的血泡,这些身体上的不适,其实算不上什么,那种一个人在高空中望着大海的孤独,更让我觉得难熬。”余君告诉笔者。

  从每小时不到20自然箱的桥吊新手,到每小时超过30自然箱的主力干将,余君用了1年时间。“一钩稳、一钩准”“无声响操作法”“抛物线作业法”成为余君的特色标签,“无声响操作法”更是广为流传。“桥吊高效作业”研究项目,荣获2015年日照市优秀职工经济技术成果。

  2004年以来,余君的作业箱量累计超过24万自然箱,并实现2300多天安全生产无事故。201112月,余君创造了单班单人作业469自然箱的公司作业纪录。

匠依旧:“好司机”的98.75

  来港工作已经17年的余君,早已褪去当年的青涩,炯炯有神的目光多了一份坚定和沉稳。然而,不变的是那颗匠心,那颗爱岗敬业的真心。

  在余君眼里,仅仅是安全优质地完成作业任务,并不是一名真正的“好司机”,唯有不断创新学习才是炼成“好司机”的硬道理。

  “设备出了故障,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找维修,而是找余哥!”桥吊队翟峰快言快语地说。为了提高运行效率,保证设备安全运行,余君不断加强桥吊电气、机械知识的学习,能自己动手解决的故障就自己解决,绝不耽误设备运行时间。

  省下来的就是赚的。成为桥吊队副队长后,余君不论大事小事,只要能省钱,从来不怕琐碎麻烦。锚定限位解除后,限位恢复不正常,余君利用工余时间多次进行调整、试车;设备需要基础保养,余君对照说明书,一处处润滑,一次次打黄油。7月份,桥吊队共完成自主维保项目49项,节约委外维修费用约2万元。

  余君的鞋子在桥吊队以脏、磨损快出名。“不是不爱惜,天天一有空就跑现场巡视,2个泊位南北来回2920米,12台桥吊连上带下,铁鞋也磨破了。”来队工作不久的90后新员工王鹏笑着说。

  根据多年桥吊工作经验,余君认为加强现场巡视、日常设备点检和专项检查,能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。余君牵头制定桥吊队“月度考核制度”“设备包机管理制度”“设备点检制度”等规范,进一步加强日常基础管理。17月份,桥吊队累计发现解决各类故障隐患46起,设备保障率达到98.75%

齿轮精神:“铁班子”的20.5小时

  321日,晚1930分,大雾已足足封航了4天。天气稍有好转,经过苦苦等待的“日照盛世”轮率先靠泊。“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装卸船作业,务必将船公司损失降到最低,”集装箱发展公司下达紧急任务指令。

  接到任务后,余君带领甲班所有人员早早就位。5台桥吊依次放下大臂,码头现场一派紧张繁忙的景象。作业全程无设备故障停机,生产作业仅用20.5小时,中谷新良公司在港作业纪录再度刷新。

  “在桥吊队,每个人都是一个齿轮,只有相互配合,传递能量,才能体现个人价值、团队力量。”在团队精神的指引下,余君提出“桥吊安全作业节点控制法”,作为新进桥吊司机的基础性培训材料。为新员工建立个人档案,根据员工特点选择“师父”,通过考核严控“出徒”质量,余君发挥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,积极培育鲜活后备力量。

  上下求索路尚远,一颗匠心在碧海。作为“海上桥吊人”,余君不舍昼夜,只问耕耘,展现港口工匠的成长步伐、奋斗精神。